《表1 稻田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水分管理方式》

《表1 稻田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水分管理方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控制灌溉水稻荧光参数变化、根系特征及产量效应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θs为根层土壤饱和含水率质量分数,53.5%。

试验设计控制灌溉(C)、常规淹灌(为对照处理,CK)2种水分管理模式(表1)。控制灌溉除在返青期田面保持0—30 mm薄水层和黄熟期自然落干以外,其他各生育阶段灌水后均不建立水层,以根层土壤水分为控制指标,灌水上限为饱和含水率。用TPIME-PICO64/32型土壤水分测定仪每天(07:00和18:00各测1次)测取土壤含水率。当土壤含水率低于或接近灌水下限时,人工灌水至灌水上限,维持土壤含水率处于相应生育阶段的灌水上限和灌水下限之间。在分蘖末期进行晒田不进行灌水,分蘖前期、中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以及乳熟期土壤含水率下限分别取饱和含水率的百分比。CK小区每天上午08:00前后通过预埋在田面的砖块和竖尺读取水层深度,确定是否需要灌水。采用全面试验,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计6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10m×10m=100 m2,小区四周同样种植水稻作为保护行。水稻品种、育秧、移栽、植保及用药等技术措施以及田间管理条件相同。为减少侧向渗透对试验的影响,小区与小区之间采用隔渗处理,即小区四周用塑料板和水泥埂作为隔渗材料,埋入田间地表以下40 cm深。供试水稻品种为龙庆稻3号。施肥采用当地水平,供试的化肥分别为尿素(N46%)、过磷酸钙(P2O512%)45kg/hm2、氯化钾(K2O60%)80kg/hm2。种植密度为30cm×10cm,每穴3株。各处理氮肥即施氮用量110kg/hm2,氮肥施用采用前氮后移施肥技术,即施氮比例为基肥∶蘖肥∶促花肥∶保花肥=4.5∶2.0∶1.5∶2.0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