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近代日本考古学科留华学生归属及其学术成果》

《表2 近代日本考古学科留华学生归属及其学术成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近代日本东亚考古学会留华学生的历史考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据《江上波夫著作集》(江上波夫.江上波夫著作集[M].東京:平凡社,1986)、《驹井和爱博士纪念随笔集》(駒井和愛著.駒井和愛博士記念随筆集[M].東京:駒井和愛博士記念会,1977)、《三上次男著作集》(三上次男.三上次男著作集[M].東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会,1987)

由表2可见,近代日本考古学科留华学生归国后大多在东西两京的帝国大学任教,他们以大学为平台展开日常教学及育人工作,同时考古学科内部存在着稳固的师承关系。京都帝国大学考古学创始人滨田耕作的学生有水野清一、田村实造,东京帝国大学考古学科教授原田淑人的学生有驹井和爱、江上波夫。学科内部的师承关系普遍存在于近代日本帝国大学各学科和专业。另一方面,对大学的一个具体学科而言,并非教师人数越多学术成果的产出就越高,或者学科的发展就越顺利,而是取决于大学的地位及教师本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近代日本考古学科的教师人数虽不及同一时期中国语学、中国文学、史学等学科和专业,但教师所在的平台是日本两所顶尖的帝国大学和考古学研究的重镇,而且他们均有留学中国或欧美的经历,加之积累了丰富的实地调查和发掘经验,遂使其研究成果有“源头活水”,进而保证了高质量的学术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