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在拟南芥和本氏烟叶片中测试BAX、Avh238和ATR13/Rpp13诱导细胞坏死的活性》

《表2 在拟南芥和本氏烟叶片中测试BAX、Avh238和ATR13/Rpp13诱导细胞坏死的活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双管基因枪介导的基因瞬时表达技术在拟南芥中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拟南芥和本氏烟叶片各10片,实验重复2次。处理与对照产生GUS斑数进行对数转换后用威尔科克森符号轶和确定统计差异。*表示差异极显著(P<0.001)。

细胞坏死是植物抵抗病原菌入侵的一种典型表现。病原菌入侵后这种抗性反应在茄科植物叶片上表现为明显的坏死斑,但在拟南芥叶片上细胞坏死表型常难以辨认,因此通常借助荧光素酶(LUC)、β-葡萄糖苷酸酶(GUS)和荧光蛋白(GFP)等报告基因(Yoo et al.,2007),或利用台盼蓝染色以及叶片浸出液电导率等指标分析坏死表型(Coll et al.,2010)。鉴于双管基因枪介导GFP和GUS基因在拟南芥叶片中高效表达,我们进一步利用该技术体系评价细胞凋亡诱导基因BAX(Dou et al.,2008)、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RxLR效应基因Avh238(Yang et al.,2017)、致病疫霉(P.infestans)效应基因Avrblb1和对应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抗病基因RB(Champouret et al.,2009)、拟南芥霜霉(Hyaloperonospora arabidopsidis)RXLR效应基因ATR13和对应拟南芥抗病基因Rpp13(Sohn et al.,2007)在拟南芥叶片上诱导细胞坏死的活性。结果显示,BAX、Avh238和ATR13/-Rpp13均可在拟南芥叶片中诱发细胞坏死,表现为GUS蓝斑数量分别仅为对照GFP产生蓝斑数量的23%、17%和22%(表2),其表达效果和实验结果与在本氏烟上的测试结果一致(图3;表2)。此外,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相同叶片上处理和对照的比率作为样本数据,其离散程度小,小样本量测试(10片莲座叶)即可有效避免样本随机误差,进而准确评价目标基因的功能(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