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基于虚拟现实的三峡库区水下传统建筑交互展示研究——以清烈公祠为例》

《表1:基于虚拟现实的三峡库区水下传统建筑交互展示研究——以清烈公祠为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虚拟现实的三峡库区水下传统建筑交互展示研究——以清烈公祠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尽管库区传统建筑的保护规划相对完善,但保护效果却并非完美。近些年来,显现出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第一是搬迁复建保护的传统建筑中,大多数从选址开始,对周边环境的营造都缺乏考量。例如秋风亭在高楼掩映之中,小周字库塔和瀼渡字库塔藏身于医院内,都值得斟酌。传统建筑本身是存在于特定的时代坏境、地理环境与民俗环境中的,当人们置身于建筑与周边环境共同营造的气氛中,才能身临其境,产生共鸣。从交互的角度讲,这就是一种沉浸感。第二是复建建筑的材质选择问题。我们在“修旧如旧”时,也应该尽量从选择旧材质做起的。但目前搬迁复建的130余处,绝大多数都是采用新材质来进行复建。以文物价值极高的清烈公祠(原屈原祠)为例,所有建筑除屈原墓保留有部分清道光时的原构件外,其他均为用现代材料构筑的仿古建筑,让传统建筑的固有韵味减色不少。第三是留取资料部分仍有遗珠。一些当初被认定为保护价值不高且损毁较严重的建筑,在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中,证明其具备极高的历史人文与艺术价值,应创造条件进行复建。如巫山高唐观,考古证明其即为《高唐赋》中的“阳台”,且为宋前的道、佛两教的场所;秭归金贵祠堂小巧精致,美轮美奂,是家族祠堂的典型代表;石柱禹王宫,既是峡江人民重要的祭祀性建筑,寄托对风调雨顺的期盼,也是湖北、湖南籍三楚会馆,三峡库区多县区均有禹王庙、禹王宫。第四是原地保护类建筑损毁严重,一方面是因为经费缺乏,初期用于364处建筑保护的经费约3亿人民币,但后期持续投入极少;另一方面是面对自然侵蚀保护不力。以蔺市安澜桥为例,其海拔高度168米,属于部分淹没,消退期露出水面,因此采用了原地保护,但由于缺乏防护堤,在风沙和江水消涨侵蚀下,已经日渐残破。“古迹的保护与修复必须求助于对研究和保护考古遗产有利的一切科学技术”。[1]三峡库区传统建筑已不可再生,如何以交互展示的形式逼真还原其特质,达到帮助复建、传承文化的目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下文将阐述如何基于虚拟现实,实现三峡库区水下传统建筑的交互展示,以及提升展示沉浸感与构想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