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一台湾史前灰黑陶发展阶段》

《表一台湾史前灰黑陶发展阶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从福建考古材料谈台湾新石器时代灰黑陶的起源问题》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影响陶器呈色的因素相当多,对露天或原始窑烧制介于900℃~1200℃的低温陶而言,在焙烧气氛、温度、时间及黏土细致度恒定假设下,影响呈色的因素主要为黏土内有机物及铁质[7]。陶器最终呈灰黑色的主要原因为:1.黏土富含有机物而碳未能在焙烧过程完全流失,形成由外而内渐层变黑的内核;2.还原气氛下的不完全燃烧,黏土中有机物未能充分反应,同时氧化铁(Fe2O3)转变为低价氧化亚铁(Fe O)(ferrous state) 或是四氧化三铁(Fe3O4)(ferrous-ferric state) ;3.焙烧后期温度降低至摄氏400℃~500℃还原气氛下的渗碳(图一),渗碳层的深浅与表层精致度取决于渗碳保温时间的长短、渗碳温度的高低及陶胎的孔隙度[8]。铁质主要产生青灰或灰黑色,渗碳才是致黑主因[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