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收集数据涉及的物种及相关信息》

《表1 收集数据涉及的物种及相关信息》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保护人体健康的萘水质基准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国内外公开发表文献的检索,收集了我国河流、湖泊和海湾生物体及其水体中萘含量数据,汇总共61种生物,其中,鱼类46种,头足类1种,甲壳类10种,贝类4种(表1和表2).结果显示,鱼类中萘含量范围为n.d.~207.9ng/g(湿重,下同),平均值为17.0ng/g;甲壳类的含量范围为1.50~23.7ng/g,平均值为15.0ng/g;贝类的含量范围为0.71~7.72ng/g,平均值为3.32ng/g(图1b).One-way ANOVA分析结果显示鱼类和甲壳类体中萘含量显著高于贝类(P<0.05).不同物种之间因食性、栖息水层以及对污染物的吸收、代谢能力等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物对污染物的积累[35].通常,栖息于不同水层的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摄食食性,从而影响其体内污染物的富集[36].本研究中不同栖息水层鱼类中萘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中上层(18.4ng/g)、中底层(16.1ng/g)、底层(15.5ng/g)和岩礁性(14.3ng/g)(图2a)但不同栖息水层生物体中萘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许多研究认为PAHs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能在生物体中逐级增加[37-38].Peruglni等[37]研究发现PAHs沿食物链的生物放大效应在亚得里亚海海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结果显示,高营养级生物(如绯鲵鲣、鲭、蓝鳕、无须鳕)等体内PAHs含量明显高于头足类和贝类等生物.本研究中不同营养级生物体中萘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第三营养级生物(22.6ng/g)、第四营养级(15.2ng/g)和第二营养级生物(8.94ng/g)(图2b).One-way ANOVA分析结果显示第三营养级生物体中萘含量显著高于第二营养级生物(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