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附录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物候观测物种及相关信息》

《1 附录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物候观测物种及相关信息》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植物物候是否能解释物种共存:以浙江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资源有限的环境条件中,如何实现物种共存以及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一直是生态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之一[1~8].传统物种共存理论强调物种在空间上的生态位分化,在此基础之上,Chesson[2]提出了物种共存的综合性理论框架,即当代物种共存理论.当代物种共存理论将物种之间的差异分为两类:生态位差异(niche differences)和平均适合度差异(average fitness differences)[2,9~11].生态位差异,如资源分配的差异对同种的限制作用大于对异种的限制,可促进物种共存;而平均适合度差异,如种间获取资源能力的差异有利于种间的竞争性排除,但不利于物种共存[12~14].无论是传统物种共存理论还是当代物种共存理论,两者都强调了生态位分化的重要性[13~15].大多数生态位理论研究都是针对空间生态位(如土壤、水分、养分的利用)差异[4,14,16,17].例如,对中国东北部的草甸草原生态系统进行的氮添加实验发现,较高的氮添加量会影响优势植物物种的生态位重叠[18].目前对于时间生态位的分化研究较少,研究区域更多地集中在温带与热带地区[19~21].例如,研究发现,植物可以通过储存效应(storage effect)促进物种共存,即不同物种在繁殖、种子萌发、幼苗更新等阶段对环境因子有不同的响应,通过降低种间同步性来减小种间竞争性排除作用,从而有利于物种共存[20,21];研究还发现,储存效应的强度大小可以解释沿纬度梯度的物种多样性格局[20,21].此外,不同物种通过在不同的季节获取共同的资源以避免竞争,从而实现物种共存[22].目前关于亚热带地区植物能否通过时间生态位的分化促进物种共存的研究比较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