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流动经历的农村大学生情感体验差异及解释》

《表3 不同流动经历的农村大学生情感体验差异及解释》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向上流动的心理代价:农村大学生的情感体验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借鉴“生命历程”视角,本文选取完整描述个人背景以及流动经历的案例(N=30)。虽然流动距离会影响个体情感体验,但距离长短与情感体验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所以须从流动距离解释情绪体验差异。根据场域-惯习理论的解释,由于惯习持续性(duration)特质,农村学生在农村背景形塑的惯习在城市场域中会产生文化断裂的磁滞效应(hysteresis)。尽管可变迁性(mutability)是惯习的另一个特质,但在惯习改变中个人情感与客观结构的互动效果不同。借鉴社会流动划分的经典模式,根据相较于父辈的教育程度或就读学校层次,将农村学生的流动分为长距离流动(“211/985”工程高校本科或研究生)与短距离流动(专科或一般本科)[34-35]。这样划分的优点在于既可了解流动经历与情感体验多因素交织关系,也可了解个体在结构中流动时与其他阶层的互动情况以及对其情绪体验的影响[36](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