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绩效损失发生机理:农村贫困治理中的绩效领导机制与路径——基于S市扶贫资金支出过程的考察》

《表2 绩效损失发生机理:农村贫困治理中的绩效领导机制与路径——基于S市扶贫资金支出过程的考察》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农村贫困治理中的绩效领导机制与路径——基于S市扶贫资金支出过程的考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绩效损失是PV-GPG理论构建的逻辑起点。所谓绩效损失是指政府行为所带来的产出与结果之间的差距。产出是通过政府行为直接提供的公共产品、服务或政策;结果是指这些产出对社会的影响。如果说产出直接回答政府“做了什么”的话,结果则要从后果和实际效应的角度回答“为什么做”。产出与具体目标(约定的品质标准)相关,而结果与项目或组织的终极目标、宗旨相关[25]。从绩效领导的视角看,绩效损失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绩效领导失灵。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是社会系统与政治系统、政治系统与政府战略系统、政府战略系统与政府执行系统之间的互动过程,绩效领导的功能就是在上述三大系统互动中解决公共价值冲突,促进公共价值传导,实现政府绩效生产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25]。其中,价值领导主要协调社会系统与政治系统的互动关系,将基本社会价值转化为公共价值,如果公共价值无法形成,政治系统产出的公共政策和执行政策的政府行为将缺乏合法性支撑。愿景领导主要协调政治系统与政府战略系统的互动关系,通过制定绩效目标和实施战略使承载公共价值的公共政策“落地”,如果绩效目标与公共价值相背离,政府追求绩效目标的行为结果就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偏好。效率领导主要协调政府战略系统与政府执行系统的互动关系,通过改善政府绩效生产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提高产出效率,如果产出效率低下,将无法实现预定的绩效目标。因此,绩效领导失灵实际上就是价值领导、愿景领导和效率领导不能有效地协调三大互动关系,致使政府绩效生产过程中的公共价值链出现断裂或偏轨,最终导致政府产出与结果的差距,这就是绩效损失发生的内在机理,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