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3个个案迭代实施的波普尔循环表》

《表2 3个个案迭代实施的波普尔循环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知识建构理论能用在家庭非正式学习环境中吗——基于儿童偶发性科学探究的个案追踪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个案1“西瓜与浮力”是S在清洗西瓜上的泥巴时提出;个案2“恐龙与鱼刺”是S在对恐龙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在弟弟吃鱼被鱼刺卡到喉咙时提出;个案3“光线与黑暗”是S在多次观察睡前关灯的情境下提出。限于篇幅,本文以个案1为例说明S和全家人共同的知识建构活动过程。S在某天清洗西瓜时提出初始问题(P1),并与母亲进行了简单的讨论,认为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利用实验方式看到结果,于是设计并实施了多种水果在浴缸中浮沉的实验(TT1),排除了S认为的“重的物体下沉”“大的物体下沉”等错误认知(EE1)。由于此轮实验材料都是实心的,且都是水果,因此产生了空心物体以及其他材质物体(非水果)的浮沉问题(P2),至此完成第一个波普尔循环。第二个循环中父亲也参与了讨论和方案设计,排除了“空心物体会浮”等错误观点,并在讨论中共同认识到这些都是单一的物品,产生了“两种材质以上的混合物体的浮沉”这一新问题。在第三个循环中,不同材质以及每种材质多少影响浮沉的实验结果激发了S提出潜水艇潜水的新问题,除父母和S外,祖父也用“曹冲称象”“阿基米德”等故事启发S对问题的理解。在第四个循环中,才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浮力的概念(而非在初始问题提出时就讲解概念),正如知识建构理论所倡导的,概念是生成的,不是由讲解传授的。完成了“观点的概括与升华”(原则4)之后,全家人以及两个同伴参与了潜水艇模型的制作。至此,S对浮力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所提出的问题P1→P2→P3→P4→P5逐步深入,达到了对科学概念和应用的渐进式理解。表2中每一个波普尔循环不仅代表实验的结果,更能直观地看到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