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培养30 d和180 d土壤胡敏酸红外光谱各吸收峰相对强度》

《表3 培养30 d和180 d土壤胡敏酸红外光谱各吸收峰相对强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有机物料对盐土腐殖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研究用胡敏酸、富里酸各个吸收峰的峰面积占总特征峰面积的百分比表示其不同吸收强度(表3和表4)[16]。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红外光谱吸收峰归属(图2)如下:3 340 cm–1处是羧酸、酚类、醇类等的—OH伸缩振动;2 920 cm–1和2 850 cm–1是脂族结构中—CH2和—CH3的C—H伸缩振动;1620 cm–1是芳香碳化合物C=C伸缩振动或醌、酮和酰胺I带的C=O伸缩振动;1 420 cm–1是碳水化合物的C—O对称振动;1 100 cm–1是多糖结构中C—O伸缩振动[16]。根据表3,培养30 d后,各个处理胡敏酸在3 340 cm–1处吸收峰相对强度均低于对照;秸秆和生物质炭配施在3 340 cm–1处吸收峰相对强度随秸秆或秸秆堆肥比例增加而降低,而秸秆堆肥和生物质炭配施则呈升高趋势。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盐土胡敏酸在2 920 cm–1处吸收强度增加,并且随着秸秆或秸秆堆肥比例加大而增大;(2 920+2 850)/1 620作为脂族碳/芳香碳比表征脂族碳和芳香碳相对变化。对照处理脂族碳/芳香碳比为0.01,各处理均大于对照处理。秸秆和生物质炭配施脂族碳/芳香碳比随着秸秆比例提高而增大,由0.018增加至0.036;秸秆堆肥和生物质炭配施脂族碳/芳香碳比也随着秸秆堆肥用量加大而增大,由0.036增加至0.044。胡敏酸各处理在1 620 cm–1处吸收峰相对强度均大于对照处理。秸秆和生物质炭配施在1 620 cm–1处吸收峰相对强度由17.58%增加至18.19%;秸秆堆肥和生物质炭配施在1 620 cm–1处吸收峰相对强度由18.27%增加至18.70%。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在1 420 cm–1和1 100 cm–1处吸收峰相对强度也增加了,其相对强度在秸秆堆肥处理或秸秆堆肥与生物质炭配施处理大于秸秆或秸秆与生物质炭配施处理。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秸秆或秸秆堆肥进入土壤初期,尤其是秸秆堆肥更有利于胡敏酸中脂肪族和碳水化合物或多糖类物质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