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双歧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

《表1 双歧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双歧杆菌生物膜形成规律及其表面性质相关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OD600 nm≤1,不成膜;+:1

为了研究不同双歧杆菌的生物膜形成差异性,通过微孔板实验测定了包括青春双歧杆菌(n=16),两歧双歧杆菌(n=23),长双歧杆菌(n=19),短双歧杆菌(n=24),动物双歧杆菌(n=9)及假小链双歧杆菌(n=23)共114株双歧杆菌的成膜能力,并以S.mutans ATCC 25175作为阳性对照。结果如表1所示,所有的两歧双歧杆菌菌株都显示出强成膜性,长双歧杆菌则普遍表现为弱成膜性,且57.90%菌株为非成膜菌株。而在其他4种双歧杆菌中,以短双歧杆菌为例,即使是同一菌种,不同菌株间的成膜能力也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包括HNXY26M4、FJSZJ1M5、ZJHZ13M2、ZJHZD20M12、CCFM622、FFJXM1M3、FSHMX3M在内的29.17%的菌株为强成膜性菌株,而CJ1041、Hu Nan2016 497、FNMGEL2M1、HuNCS6M1、FHLJDQ3M5等20.83%的菌株为弱成膜性菌株,FBJCP1M6、FBJCP2M1、FAHWH21M7、FFJFZ2M5、CJ653、CJ951、CCFM670、JSWX17M1、HNXY47M8、FFJND26M5、FBJHD5M2、FJSWX21M5等50%的菌株则为非成膜菌株,这种差异性也同样存在于动物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及假小链双歧杆菌中。由此可见,双歧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存在一定的种间和株间差异。林炳谕[7]研究认为,双歧杆菌的成膜规律存在菌株特异性而非菌种特异性,60%的长双歧杆菌具有成膜能力,与本研究结果存在差别。由此进一步表明,双歧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具有显著的菌株差异性,同时本研究进一步发现双歧杆菌成膜也存在特定的菌种成膜规律。BUJNAKOVA等[23]发现除了嗜酸乳杆菌G9表现出非常低的能力外,植物乳杆菌L2-1、发酵乳杆菌G3和202表现出非常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发酵乳杆菌G8、VT1、鼠李糖乳杆菌G10、183、植物乳杆菌85、干酪乳杆菌91表现出中等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由此表明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之间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差异存在普遍的菌种和菌株特异性。生物膜的形成是一个具有多个因素决定的复杂过程,导致差异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