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黔东南旅游网络结构核心—边缘分析》

《表1 黔东南旅游网络结构核心—边缘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数字网络视域下民族地区景区空间结构变迁分析——以黔东南州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利用Ucinet软件中的core periphery工具,分析黔东南旅游网络结构的核心—边缘区域(表1)。结果表明,与2009年相比,2019年黔东南州旅游网络呈核心区减小、边缘区扩大趋势,核心区景点的集聚功能进一步强化。宰荡侗寨、三宝侗寨等由核心区转化为边缘区景点,下司古镇、加榜梯田成为新的核心区景点。2009年、2019年核心节点之间的连接密度分别为0.352、0.418,核心节点与边缘节点之间的连接密度分别为0.146、0.236,边缘节点间的密度分别为0.016、0.019。这一结果反映,无论在2009年还是2019年,核心区内节点之间联系密切,边缘区节点联系薄弱。同时,边缘节点间的密度差异反映了黔东南州旅游网络结构存在明显分层现象,边缘区与核心区的连接密度高于边缘区节点之间的密度,说明核心区对边缘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2009年、2019年各区之间的连接密度呈明显上升态势,意味着各景区之间的联动效应有所增强,游客除了在核心区行动之外,也会向边缘区进行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