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企业社会资本的层次划分》

《表1 企业社会资本的层次划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海内外二十年发展述评:1997—2018》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企业社会资本及其功效,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划分(见表1)。一是,从行为主体视角来看,De Clercq等(2013)(1)将企业社会资本划分为个体社会资本(individual social capital)和组织社会资本(organizational social capital)。赵晶等(2014)(2)也提出了类似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资本可分为个人社会资本和组织社会资本,并指出个人社会资本和组织社会资本相一致的部分(即有效性区域),反映了企业社会资本对个人社会资本的依赖性。当然,也有学者侧重于从企业内个人主体角度来划分企业社会资本,如张其仔(2000)(3)将企业社会资本分解为三种类型,即存诸于工人之间的社会资本、存诸于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社会资本、存诸于管理者之间的社会资本。而杨玉秀(2012)(4)则基于企业主体视角,指出企业内关键人员个人的社会资本会随着关键人员的离开而离开企业,因此,企业内个人社会资本只是属于对企业有影响的社会资本,而并不属于企业社会资本,企业社会资本的行为主体应是作为组织的企业。二是,从企业内外部关系视角,国外学者Cooke和Clifton(2002)(5)、Westlund(2003)(6)等将企业社会资本分为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企业内部社会资本主要指企业内管理者及员工个人之间的关系,而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则分为生产相关(即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环境相关(即与区域环境、政府决策制定者等之间的关系)和市场相关(即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的社会资本。此外,Arregle等(2007)(7)研究指出,企业社会资本主要指企业内部社会关系特征的资源和嵌入于企业外部网络的关系资源,即组织内社会资本与组织间社会资本。国内很多学者,如郑胜利和陈国智(2002)(8)、徐延辉(2002)(9)、赵瑞和陈金龙(2012)(10)、徐礼伯和沈坤荣(2014)(11)等也基本遵从这种划分,将企业社会资本划分为内外两个部分,企业内部社会资本指企业内部管理者与员工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社会资本;企业外部社会资本指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基于各种关系所形成的社会资本。其中,赵瑞等(2012)特别指出应将企业家社会资本视为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的重要部分。徐延辉(2002)则认为企业外部社会资本是企业对外交往以及取得外部资源的能力,包括企业的社会网络和共生契约。三是,从企业社会资本的来源视角,Park等(2000)、陈劲和李飞宇(2001)(12)、张方华(2004)(13)以及侯广辉和张键国(2013)(1)的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资本包含纵向关系资本、横向关系资本和社会关系资本,其中,纵向关系资本指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横向关系资本指企业与竞争对手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资本指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金融机构等外部组织之间的关系。此外,也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其他的分类方法,如王凤彬和刘松博(2007)(2)基于跨层次分析探讨了企业社会资本的来源及其同员工个人社会资本的关联,认为员工作为企业(法人)代理人,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及企业资源而生成个体层次的社会资本,并在扩散效应和吸收效应的组合作用下以一定比例转化为企业社会资本;同时,企业整体作为法人行动者,可以在双边和网络嵌入中生成其不依赖于员工的群体社会资本,从而解释了企业社会资本为什么不是员工个人社会资本的总和。而王文彬和孙雯(2018)(3)从国企维度对企业社会资本进行分析,指出国企社会资本包含“因国企的行政等级制性质所获得的体制性社会资本和由国企内每位员工拥有的个人社会网络的总和所构成的关系性社会资本”两个部分,其中,国企体制性社会资本具有获得社会信任的符号效用,并对关系性社会资本的获得具有促进作用,从而丰富了企业社会资本的认识维度和研究视野,具有新的类型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