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维度》

《表2 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维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海内外二十年发展述评:1997—2018》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在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维度研究方面,早期学者(如Glenn Loury,1977;Coleman,1988;Burt,1992)一般视社会资本为单一维度的概念,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应将社会资本作为一个多维度概念进行研究,这其中以两维度观、三维度观和四维度观较有代表性(见表2)。在两维度观研究中,Leana和Van Buren(1999)(1)提出组织社会资本应包括联结性和信任两个维度,联结性反映了组织成员个人目标与行为服从或联结于群体目标与行为的意愿和能力,信任则是成员为共同目标而协同工作的前提。而Uphoff(1996)(2)、Landry等(2002)(3)、格鲁特尔特和贝斯特纳尔(2004)(4)等学者则将企业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性(structural)社会资本和认知性(cognitive)社会资本两个方面。其中,结构性社会资本通过依靠规则、程序和先例建立起来的角色与社会网络来促进共同受益的集体行动,具有相对客观性且易于观察和改进;而认知性社会资本是指共享的规范、价值观、信任、态度和信仰,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且更难以触摸。同样,国内学者王霄和胡军(2005)(5)亦将企业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性社会资本(技术网络和社会网络)和认知性社会资本(环境认知),并对社会资本结构与中小企业创新进行了实证探讨。此外,Moran(2005)(6)在研究中将企业社会资本分为结构嵌入与关系嵌入两个维度。其中,结构嵌入强调了行为主体所在的网络形态带来的优势,其决定着获取资源的程度和范围,可通过网络的直接和间接节点数量衡量;关系嵌入则强调了网络成员间社会关系的质量,其决定着潜在资源优势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可通过关系紧密性和关系信任程度来衡量。在三维度观研究中,Nahapiet和Ghoshal(1998)(7)、Tsai和Ghoshal(1998)(8)等学者将企业社会资本划分为三个维度:一是结构维度(structural dimension),又称为结构性嵌入,是指行动者之间联结的模式,该维度关注点在于网络联系和网络结构的特点,即网络联系的强度、网络配置形式(包括网络密度、中心与边缘、连接性等)和专门组织(appropriable organization);二是关系维度(relational dimension),又称为关系性嵌入,是指通过创造关系或由关系手段获得的资产,包括信任与可信度、规范与惩罚、义务和期望以及可辨识的身份,强调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建立的具体关系及通过关系创造的资产;三是认知维度(cognitive dimension),是指提供不同主体间共同理解表达、解释与意义系统的那些资源,如语言、符号和文化习惯,在组织内还包括默会知识等。而Yli-Renko(2001)(9)的研究将企业社会资本划分为以下三个维度,即:企业间社会交互作用的水平、以信任和互惠描述的关系质量、通过关系所建立的网络联系的水平。国内学者戴万亮等(2012)(10)在Nahapiet和Ghoshal的研究基础上,也将企业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关系和认知三个维度。王立生和王益民(2012)(1)则基于制造类企业及其客户特征的具体情境,将企业社会资本界定为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质量、社会性互动和认知三个维度。在四维度观研究中,黄中伟和王宇露(2008)(2)的研究较有代表性,他们认为以往关于社会嵌入的理论研究往往关注了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而忽略了位置嵌入这一重要因素。网络成员在网络中占据的中心位置和结构洞位置可以为他们带来丰富的结构性资源,基于此,他们提出企业社会资本应该包括结构、位置、关系和认知四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