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可能通过饮用水传播但证据缺乏或不充足的微生物》

《表1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可能通过饮用水传播但证据缺乏或不充足的微生物》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饮用水厂病毒去除与控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本表摘自世界卫生组织(WHO)《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4th Edition。

病毒是水中一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第4版,饮用水中健康风险高的病毒包括肠道病毒、甲肝病毒、戊肝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札幌病毒等;健康风险适中的病毒包括腺病毒和星状病毒。而关于冠状病毒等在饮用水中的特性和行为报导不多,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流感病毒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属于在“供水中的存在和行为是不太可能”的病原体,其在饮用水中的传播尚缺乏足够证据(见表1)。但最近美国和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均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确诊病人的排泄物中发现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果,表明粪便中可能有活性病毒存在。2020年2月13日《中国疾控动态》报道,中国疾控中心研究人员在对两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便标本检测中证明粪便中确有活性病毒存在,预示着有可能存在水介传播的潜在风险。前期针对SARS-CoV研究结果表明,冠状病毒在水中经过2~3d后,仍有0.1%的存活率。我国生态环境部在2020年2月1日通过通知规范医疗污水应急处理和杀菌消毒,防止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污水传播扩散。城镇供水系统是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屏障,应重点以预防为主,严格保护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避免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在此基础上,通过供水系统的科学维护管理取得安全控制病毒风险的目的。本文通过简要综述与分析饮用水中已知病毒的去除与控制效能(基于肠道病毒和腺病毒的数据),为饮用水中病毒风险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