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故宫、工学部新建教学楼、武汉大学历史建筑群对比》

《表1 故宫、工学部新建教学楼、武汉大学历史建筑群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坡屋顶适应性论证研究——以武汉大学工学部一教学楼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武汉大学工学部新建教学楼在总平面布局上呈现的是群体空间布局,这与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空间颇为相似,这一特征概括起来即是“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新建教学楼总平面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武汉大学原有的文化“基因”(见表1)。武大工学部新建教学楼采用群体空间布局,这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生活环境比较稳定,在思想观念上催生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在建筑布局上主要表现为建筑沿着水平方向展开,建筑群呈纵深方向发展。西方国家发源于分离的岛屿,地形复杂多变,这种地形使得西方民族形成了强烈的空间和方位概念,与自然相抗衡,形成了“天人对峙”的思想[8],在建筑上主要体现为强调建筑单体的自我表达。而武汉大学工学部新建教学楼采用群体建筑空间布局方式,体现出中国传统聚落特征,强调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延续了武大坡屋顶本身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