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

《表2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南北差距中的结构效应及空间差异性测度》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测算,表中括号内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程度。

测度结果还发现,2011-2018年的南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南北经济呈现多方面差距。(1)2011年以来,南北差距拉大。2011-2014年南北实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9.94%、9.81%,南方实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北方,主要源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中结构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劳动投入高0.15个百分点,资本投入高0.61个百分点,但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结构效应高1.48个百分点)。2015-2018年,延续“南快北慢”的趋势,南方地区实际生产总值增长率(7.86%)高于北方地区(6.38%)1.48个百分点,其中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劳动投入高0.16个百分点,资本投入高0.77个百分点,结构效应相差2.78个百分点,成为拉开南北经济差距最主要因素。(2)经济增长源泉发生改变。相比2015年之前,实际生产总值增长率贡献中依靠资本要素投入带来的经济增长缩小(且北方资本投入1.93%低于南方投入2.7%),中国经济增长正从要素投入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35],经济增长的残差项全要素生产率由结构效应和创新效应两部分构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成为经济增长最主要的贡献(北方地区贡献度占比69.26%、南方占比63.3%)。(3)结构效应成为南北经济差距拉大根源。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南北最大差距是结构效应的差异:2015-2018年南方地区中结构效应平均对实际生产总值增长率7.86个百分点贡献2.74个百分点,处在结构红利释放时期。结构红利占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55.09%,其中西南地区贡献度达到75.03%;北方地区中仅华北地区结构效应为1.29个百分点,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贡献的26.49%,其他北方地区如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北方整体的结构效应均为负值,存在结构负利。东北地区结构负利最大。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调整使南北处在产业结构不同阶段,释放不同的结构效应,南方地区处在结构红利阶段而绝大多数北方地区处在结构负利时期。南方地区已经从要素投入转向以结构红利释放和创新带来的经济增长,而北方地区受到市场化程度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相对滞后,经济增速放缓。对比之下形成南快北慢的趋势拉大南北经济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