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05—2017年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全局Moran's I指数》

《表3 2005—2017年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全局Moran's I指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时空交互视角下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演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统计量在10%、5%、1%水平显著,下同。

选取研究期首末年份的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图2),采用自然断点法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梯度。2005年,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莱芜、泰安、徐州等7个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高,排在第一梯度;其中,莱芜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高,主要由于莱芜市工业化程度较高,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比较突出,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出农村方面积极探索,特别是在2008年成为山东省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城市,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周口、淮北等9个城市排在第二梯度;宿州、盐城、阜阳和亳州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低,排在第三梯度,其中亳州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低。2017年,仍然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蚌埠、徐州、济宁等6个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高,成为新的第一梯队;蚌埠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高,在2005—2017年间,蚌埠市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注重以家庭农场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和服务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培育,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缩小了城乡差距,同时努力缩小城乡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差距,因此,成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周口、淮安等10个城市位于第二梯队;开封等4个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低,位于第三梯队,其中亳州仍然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低的城市。图2、表3显示淮海经济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集聚较为明显,表明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具有正向的空间相关性,且总体上呈增强趋势,但近年来集聚性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