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双一流”高等学校中层干部考核组织实施调查结果》

《表3“双一流”高等学校中层干部考核组织实施调查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双一流”高等学校中层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探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研究围绕高等学校中层干部考核组织实施工作,主要从考核评价类别、评价方式、测评主体类型和测评权重设置四个维度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38.5%受访者对考核评价类别的设置表示不规范,普遍存在考核类别不全面的现象(表3)。统计发现,受访的高等学校均有中层干部年度考核工作,80%以上有中层干部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的工作安排,但只有极个别设置了干部日常考核工作环节。由于缺乏对干部的日常工作考核,难免会出现个别干部用近期工作成绩作为年度或任期考核依据的“近因效应”[8]。考核组织方式方面,考核评价方式较单一,绝大多数学校沿用干部述职、民主测评的形式。调查显示,以“召开单位测评大会,现场发放测评表”的传统形式进行测评的占75%;运用“线上+线下”方式进行测评的占16.7%;运用网络测评的仅占8.3%。测评主体方面,受访高等学校均设置了民主测评、上级评价、同级互评和服务对象评价等环节,通过多元考核主体的参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单一主体所造成的信息失真,但是存在着测评主体认可度不高的现象。调查显示,42.3%受访者认为本校中层干部考核参与主体对考核的认识不到位,存在应付的现象。测评权重方面,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讲,绝大多数受访的高等学校中层干部考核中的民主测评占30%,上级评价占30%,同级互评占30%,服务对象评价占10%。上级评价、同级评价两者所占比例高达60%,服务对象评价占比较少,易存在部分干部只唯上、不为下,工作开展不接地气、脱离群众的情况,从长远来看,不利于高等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