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的三层次分析法》

《表2 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的三层次分析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换一个角度看文化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新古典“结构-功能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其次,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待文化遗产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即跳出本位主义的困境,将文化遗产放到一定的“外在结构”(如城市老街区、特色小镇、传统村寨等)中考察和分析。最近几年笔者一直在探索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的层次分析法,在分析老字号、老商街与城市竞争力三者的关系时分别采用了“自下而上”[8]和“自上而下”[9]两种不同的三层次分析法,在分析老字号及其与所在行业、小社会、大社会的关系时采用的是四层次分析法[10]。本文中,笔者将采用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实践理论[11]和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结构化理论[12],分析文化遗产在城市老街区、特色小镇、传统村寨等三种不同的“外在结构”之中是如何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传统—现代”转型的。本文的“外在结构”一词与布迪厄的“场域”(field)(1)、吉登斯的“结构”(structure)(2)是近义词,文化遗产所在城市或地区甚至整个国家是宏观的大场域或大结构,文化遗产所在城市老街区、特色小镇、传统村寨是中观的小场域或小结构;而“文化遗产”与布迪厄所谓的“文化资本”、吉登斯所谓的“资源”等具有同样的或类似的性质,属于微观层面。由此形成了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看文化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的微观—中观—宏观三层次分析法,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