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基于青年定义变动的稳健性检验》

《表6 基于青年定义变动的稳健性检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互联网接触对中国青年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CFPS2014的经验证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p<0.1,**表示p<0.05,***表示p<0.01,分别代表估计系数在10%、5%和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如前所述,目前学界和国际组织对于青年的年龄界定尚未完全统一。为检验估计结果对于年龄上限的变动是否敏感,模型17和模型18分别针对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参考联合国的标准将年龄上限设定为24周岁;模型19和模型20分别针对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参考中国共青团的标准将年龄上限设定为28周岁;模型21和模型22分别针对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参考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标准将年龄上限设定为40周岁;模型23和模型24分别针对城市青年和农村青年,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将年龄上限设定为45周岁。年龄上限的变动会影响“青年群体”的覆盖范围,不仅会引致互联网使用和政治参与的行为异质性,还会导致模型估计所使用的样本量随年龄上限提高而不断扩大,客观上有可能影响方程的拟合效果。变动青年年龄上限的估计结果显示,在将年龄上限调整为24岁、28岁、40岁和45岁后,互联网使用影响政治参与的估计系数在作用方向和显著性水平方面依然保持稳健。样本量变动和基于年龄异质性的敏感性分析并未推翻前述主要发现,即接触互联网的时间频率上升会增加城市青年政治参与的可能性,但会减少农村青年政治参与的可能性(见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