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基于本文模型、刘模型和规范回归模型按土体埋深所得剪切波速预测值》

《表6 基于本文模型、刘模型和规范回归模型按土体埋深所得剪切波速预测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广西柳州地区常见土类剪切波速与埋深之间的相关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刘模型引自刘红帅等(2010)以及刘华贵和蒋文宇(2015),规范模型引自中国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1)。

为了验证本文各类土体回归模型对剪切波速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本文以柳州市河西工业区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中XK21号钻孔的实测剪切波速为实例,并与刘红帅等(2010)针对全国范围内常规土类剪切波速与埋深间的回归模型进行对比。需要说明的是,刘红帅等(2010)并未给出红黏土与埋深间的回归模型,故就红黏土部分本文将与刘华贵和蒋文宇(2015)给出的关于柳州市官塘地区硬塑红黏土的回归模型(下文统称“刘模型”)进行对比;同时本文还将与《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1993)中估算硬塑状黏土剪切波速的经验公式v S=130H0.300(下文统称“规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给出各层相应的相对误差,结果如表6及图8和图9所示。可见:对于硬塑状红黏土,由本文给出的回归模型与刘华贵和蒋文宇(2015)给出的回归模型所得到的预测剪切波速相接近,与实测波速值的误差在4%以内;对于粉质黏土和黏土,本文所给出的回归模型均优于刘红帅等(2010)给出的回归模型,且预测误差均控制在10%以内;从整体上看,本文模型所得预测结果与实测数值较为接近,且均优于规范数值。综上所述,说明区域性对土层剪切波速与埋深间关系的模型预测存在较为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