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于都县农村贫困化分异特征标准差椭圆参数》

《表2 于都县农村贫困化分异特征标准差椭圆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丘陵山区农村贫困时空格局及其演变机制研究——以江西省于都县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文利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方法得到2013—2018年于都县各行政村贫困发生率的空间分布椭圆,计算得到椭圆的各项参数(表2,图3)。结果显示,2013—2018年,椭圆长轴增加了0.995 km,短轴缩短了0.627 km,椭圆的扁率不断增大,中心坐标向东南方向偏移,表明全县贫困程度较深的村向县域东南部聚集,各村贫困发生率的离散程度不断增强,贫困化程度及其空间聚集效应有所减弱。此外,椭圆方向角沿东北方向且不断减小,这是由于县域内地形由西北和东南两侧向中部呈坡状倾斜,中部海拔较低、坡度较缓,地理资本相对较高,而两侧受地形限制造成大量贫困人口聚集,贫困人口分布总体表现为“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方位角和中心坐标的变化也反映了各行政村减贫速度的差异,县域西北部的减贫效果相较于东南部更明显,县城中心的带动作用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导致西北部的行政村贫困发生率下降速度较快。相反,东南部的行政村由于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的掣肘使得该区域的减贫速率相对缓慢。因此,未来一段时期于都县帮扶政策需要向东南部地区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