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实验2的计算结果: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后基于优化的强制换道研究》

《表2 实验2的计算结果: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后基于优化的强制换道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后基于优化的强制换道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v0为初始速度;为换道车辆的平均纵向行驶距离;ζ为跟车换道车辆比例。

2个实验5组数据对应的计算结果分别见表1,2。从表1,2中可以看出:(1)利用该模型,能优化并确定换道车辆的换道点、换道方式,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2)初始流量和初始速度的变化导致换道车辆的换道点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跟车换道的车辆数、跟车换道的车辆组合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初始流量和初始速度对换道点、换道方式均有显著影响。(3)实验1中,初始流量从1 600辆/h增加到1 700辆/h再增加到1 800辆/h时,影响区内所有换道车辆在事故发生时刻至完成换道时刻所行驶的纵向距离之和Z增加了144.2%,Z对初始流量的弹性从11.19变化到7.43。表明:换道车辆纵向行驶距离之和与初始流量正相关,而且随着初始流量的增加,换道车辆纵向行驶距离之和的变化率将越来越小。换道车辆的平均纵向行驶距离z从增加1.0%到减少2.9%,z相对于初始流量的弹性从0.16变化到-0.49。表明:增加初始流量,换道车辆的平均纵向行驶距离是增是减不定,但换道车辆纵向行驶距离之和的变化率将越来越大。跟车换道车辆比例从减少23.9%到增加35.6%,跟车换道车辆比例对初始流量的弹性从-3.83变化到6.05。表明:增加初始流量,跟车换道车辆比例是增是减不定,但换道车辆纵向行驶距离之和的变化率将越来越大。(4)实验2中,初始速度从22.2 m/s增加到25 m/s再增加到27.8 m/s时,影响区内所有换道车辆在事故发生时刻至完成换道时刻所行驶的纵向距离之和Z从减少18.1%到增加3.3%,Z对初始速度的弹性从-1.43变化到0.30。表明:增加初始速度,换道车辆纵向行驶距离之和是增是减不定,但换道车辆纵向行驶距离之和的变化率将越来越小。换道车辆的平均纵向行驶距离z增加了24.2%,z对初始速度的弹性从0.16变化到1.95。表明:换道车辆的平均纵向行驶距离与初始速度正相关,而且随着初始速度的增加,换道车辆的平均纵向行驶距离的变化率将越来越大。跟车换道车辆比例从增加481.9%到增加1.0%,跟车换道车辆比例对初始速度的弹性从38.2变化到0.09。表明:增加初始速度,跟车换道车辆比例也会增加,但换道车辆纵向行驶距离之和的变化率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