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公共权力腐败与民营企业外向型腐败、民营企业内部腐败之比较》

《表1 公共权力腐败与民营企业外向型腐败、民营企业内部腐败之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民营企业的内部腐败治理:从公司治理到国家治理》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于产生的机理和诱发因素不同,民营企业的腐败可以分为外向型腐败和内部腐败两种类型(见表1)。前者是外部压力型的行贿行为,多与市场建设(Lui,1985;Beck and Maher,1986;Aidt,2003)、行政管制(Huntington,1968;Acemoglu and Verdier,2000;Grviria,2002)等宏观环境有关。后者是内部中饱私囊型的侵占行为,主要表现为收受贿赂、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采购舞弊等行为。本文主要关注后一种类型。目前对企业内部腐败及其治理问题的研究,多是从公司治理、企业文化、高管及员工素质等中观、微观层面进行考察的。如一些学者研究得出,不健康的企业文化、商业伦理环境与企业内部腐败息息相关(Levendis and Waters,2009;Watson and Hirsch,2010),其他企业的贿赂行为也会对一个企业的廉洁运营产生负面影响(Gao,2011)。另一些学者认为,财务信息透明度低、企业组织机构不合理以及内部治理系统脆弱是导致企业高管腐败的主要原因(Yalamov and Belev,2011;徐细雄等,2013),不同类型的公司治理结构在遏制腐败方面存在不同的机制(项兵,1997)。还有一些学者在更加微观的层面,研究个人素质与企业腐败现象的关系,认为企业高管的道德与认知水平(Hung,2008)、领导风格及责任意识(Tourish and Vatcha,2005;Pearce,2008)与企业内部腐败现象密切相关。可见,学者们对于企业内部腐败的已有研究,主要来自发达市场国家,主要是与企业治理尤其是合规建设以及个体道德联系起来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