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或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相关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表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或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相关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研究动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将国家政策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联系起来,考虑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文献较少[7]。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人口老龄化、资源短缺与时空分布不均等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对该专业人才需求日益递增,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之一。近年,伴随国土主体功能区划、空间规划、国家公园规划的社会实践需求增加,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城乡规划需求成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切入方向。学界虽然从新视角研究专业培养模式,但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和建议的差异不大。学者以所在高校该专业为例,以专业发展和培养模式问题为导向,认为专业理论教学及其实践应用应突破企业“技术型”—政府“管理型”—深造“理论型”间壁垒,重点转向市场企业需求,继而围绕专业能力出发优化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必须重视“理科生通用能力和专业特殊能力”,尤其是资源环境分析与综合评价能力以及相关结论的规划应用能力[17],可以尝试“多学科交叉“T”型人才培养模式、“五项工程”培养模式。“T”型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优化知识结构为主要内容[18];五项工程培养模式是“思想品德提升、应用文写作与口才训练、身心素质培养与专业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坐下来能写与绘、站起来能分析与演讲、走出去能野外调查与实践指导”的能力,以快速适应社会综合要求[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