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浙南非遗与玩教具的同构性对照》

《表1 浙南非遗与玩教具的同构性对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以浙南非遗瑞安木活字为例的学龄前玩教具本土化创新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首先是同构性。它是融合能否成型的关键所在。与其他地区类似,浙南非遗繁多的数量给选择带来了不确定性,也容易影响到玩教具需求的实现。为避免基本设计路线的偏差与矛盾,设计师必须注意到不同非遗类型与不同教学目标之间的潜在关联——只有当两者表现出一种合理的同构性之时,本土化的融合创新才能够被真正执行。所谓同构性判断,并非单纯从非遗元素的“有形物质载体”出发,它首先需要对各个非遗“原型”进行归纳整理。这一来自于类型学的概念,最早指在人们的心理经验中承载某物特征与规律的最基本表达形式[5],在这里则可被具体引申为,在任何非遗文化创立之初,其原始的社会目的、行为意义、外在表征、传承方式等所体现出的某一类共性,它是非遗文化在岁月变迁中能够始终保持其“本真性”的关键,类似于刘魁立所说的“基质本真性”[6]。由此,依照浙南非遗在表征方式与内在结构等方面的区别,其“原型”可被大致分为器乐演奏、手工技艺、表演、装饰欣赏、结构营造、伦常习俗、故事传说等七类,被归入某一原型的非遗文化不会再属于另一类。同时,根据学龄前幼儿体征成长的敏感期与关键期指标,再结合蒙台梭利教育法与多元智能等相关幼儿发展理论,可同样框定玩教具的各种类型与设计标准,其中幼儿成长指标与玩教具类型和设计功能高度相关。浙南非遗与玩教具的同构性对照见表1,本表可作为后续产品开发的重要参照。同构性原则的展现即建立在表中原型、题材、玩教具种类、设计因素、幼儿成长指标的一致性上。在具体的判断过程中,将幼儿的需求(即成长指标)作为起点,玩教具的种类作为中介,对应表1另一端的非遗原型,并以此范围尝试匹配适合的非遗主题,最终利用同构性原则检验其适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