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Table 6 The rotation of the sub-load matrix》

《表6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Table 6 The rotation of the sub-load matrix》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东北北部高寒区大豆品系因子分析及综合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F1:结荚数因子;F2:高度因子;F3:粒重因子;F4:株数因子。F1:Pod number factor;F2:Height factor;F3:Seeds weight factor;F4:Plant number factor.

对30份大豆品系农艺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并根据因子分析原理,提取主因子遵循累计贡献率大于80%的原则,分析结果列于表5。由表5可知4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高达84.739%,说明上述4个主因子包含的信息量可以反映10个原始数量性状原始参数的大部分信息,作为评价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指标。由于因子载荷区分仍不清晰,需要对公共因子进行旋转,便于更清晰地了解农艺性状的公共因子的结构,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因子载荷矩阵。第一主因子主要由荚重、荚数、瘪荚数、粒重4个因子决定,其载荷因子分别为0.928,0.844,0.861和0.718,荚重及粒重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荚数的多少,称为结荚数因子;第2主因子主要由株高、茎重2个因子决定,其载荷因子分别为0.886,0.858;茎重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株的高度,称为高度因子;第3主因子主要由粒数、百粒重2个因子决定,其载荷因子分别为0.693和-0.930;粒数的多少影响着百粒重,称为粒重因子;第4主因子主要由节数、单位面积株数2个因子决定,其载荷因子分别为0.710和-0.948,称为株数因子(表6)。综合分析上述结果表明,对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贡献的主因子由大到小分别为:结荚数因子>高度因子>粒重因子>株数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