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学科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 学科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学科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基于知识生产的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中青年学者限定于45岁以下;科研团队优化空间以55岁以上的教师为统计对象。

团队支撑力是指学科的科研团队所体现的持续产出既定质量水准的科研成果、持续获得竞争性科研资源的能力,这是体现学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重要的维度,包括六个方面:(1)科研团队的规模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最重要的保障,科研团队规模越庞大,学科发展越具有坚实的人力基础,稳定性越高;(2)科研团队规模所具有的调整优化空间,特别是在较短的时间区间内(如5年左右),能够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空间大小(或规模上限),该指标往往与未来5年左右退休的教师数量密切相关;(3)科研团队中能够在本学科领域最高水平的期刊连续多次发表学术成果的学者数量,一般而言,科学计量学将在一定时期内发文量达到一定阈值(如排名前20%)的作者称为核心作者,学科高水平期刊的核心作者数量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4)在核心作者群体中,中青年学者的规模大小;(5)科研团队中,对于知识生产没有太多贡献的学者、甚至基本不产出科研成果的学者所占比例(简称为“低产”学者)。“低产”学者占比高,则表明学科知识生产的重任主要由少部分学者承担,使该学科科研团队的不稳定性增高,若科研团队中的骨干流失,则将不利于团队整体发展的延续;若“低产”学者主要为中青年学者,不仅会使学科的长期知识生产能力难以提升,还会阻碍学科科研团队的优化;(6)科研团队中能够多次获得竞争性科研项目资源的中青年学者数量。团队内中青年学者的资源竞争力越强、获得的竞争性科研经费越多,则学科可持续发展能力就越强。综上,本研究认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