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作用机制下细菌素最小抑菌浓度的比较》

《表1 不同作用机制下细菌素最小抑菌浓度的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细菌素对产生菌获得生存优势及其诱导合成条件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细菌素与细胞膜的结合不具特异性,因此通过该机制实现抑菌作用的细菌素常具广谱性,即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表现出杀菌作用,但其发挥功能需要足够浓度的细菌素与细胞膜结合,因此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一般在微摩尔级(表1)。即使目前在细胞膜上形成孔洞直径最大(4.6 nm)的细菌素Lacticin Q,其抑菌活性也只能达到750 nmol/L[36]。虽然近来有研究发现,细菌素和一些膜受体通过特异性结合的方式发挥抑菌作用,其抑菌浓度也可以达到纳摩尔级[37],但是产生菌要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竞争优势,需要合成大量的细菌素,当然也意味着更高的物质和能量消耗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