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内毒素限值规定比较表》

《表3 内毒素限值规定比较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国内外医用手套标准综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内毒素来源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膜外层结构的脂多糖。内毒素是一种致热源,可来源于手套原材料,特别是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用水和手工处置过程中的细菌污染。内毒素不是蛋白质,因此非常耐热。在100℃的高温下加热1小时也不会被破坏,只有在160℃的温度下加热2到4个小时,或用强碱、强酸或强氧化剂加温煮沸30分钟才能破坏它的生物活性。人体对细菌内毒素极为敏感。极微量(1~5纳克/公斤体重)内毒素就能引起体温上升,发热反应持续约4小时后逐渐消退。内毒素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是内毒素作用于体内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使之产生白细胞介素1、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升高发热。因此,控制医用手套内毒素限值,对保护医生和患者都极为重要。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涉及内毒素限值的4项重要标准分别来自GB,ISO,EN和ASTM标准。我们对这4项标准进行了内毒素限值的指标比对(详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