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经济集聚的减排效应: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的解释》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地区发展水平(rgdp):采用人均GDP测度。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规律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间呈倒U型关系[20],故加入人均GDP的二次项(srgdp)。技术进步(tech):采用年度科学技术投入占GDP的比重测度。环保型的技术改进有利于抑制污染排放,技术进步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降低污染排放。若生产过程未更加环保,则会加重环境污染[21]。产业结构(lis):采用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测度。产业结构决定了污染物的类型和污染程度,工业的产业占比越大污染会越严重。对外开放度(open):采用FDI占GDP比重测度。对外开放有利于吸引国外资本,外企具有相对高的环保理念和技术,有利于改善环境。若引进污染型的产业,则可能会加重环境污染。环境规制(regul):采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占GDP比重测度。环境规制越高,企业的减排压力越大,一定程度上抑制污染排放。《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的部分缺失数据由相应省市统计年鉴和环境统计公报补充获得。城镇化水平(urb):采用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测度。城镇化进程会引致大量能源消费需求,引起污染排放增加。城镇化进入成熟阶段后,能源效率的提高、低碳绿色城市发展理念等有利于减排。城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集聚从而发挥集聚经济的减排效应,将其二次项surb同时引入模型。能源强度(ei):能源消耗(如煤炭)是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原因,能源消费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无法获得地级市的能源消耗相关数据,故采用年度工业用电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作为代理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