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想象”要素的“习作序列”》

《表3“想象”要素的“习作序列”》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要体系,但不要体系化——对统编教科书“语文要素”的辩证思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教材中设计了许多仿写练习,它基于读写表达迁移,体现了“语用”的导向。这些仿写的训练往往融入单元导语、课后思考练习题、课文泡泡提示语、语文园地等,是教师教学实践的落脚点。在教学中,教师须警惕:勿把仿写异化为填空练习,依样画瓢。仍以“阅读想象”为例,二年级两个“想象”要素单元,课后就安排了六次句式仿写。如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课后练习是:读课文句子,照样子说一说,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有的教师这样设计想象仿写:“雾把()藏起来了,无论(),还是(),都看不见了。”要求必须用上例句中“无论……还是……都……”的关联词。这样的教学看似落实了语文要素的训练,其实是拆解句式结构、固化套路,是典型的灌输。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着写一写插图画面,再和课文比一比,在比较中发现运用关联词表达的妙处。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中对“雾”的观察,试着进行个性化表达,还可以激发创造性想象:课文说雾“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在你眼里,雾又是怎样的?这样就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建构,有模仿、有超越,有效避免了填空式补充、碎片化模仿和模式化先行。想象阅读单元,就应去关注教材提供的多种想象方法,而不仅是盲目操练句式;想象习作单元,则关注范文的想象构思、想象重点的选择、画面的刻画等,而不是简单的段式仿写。教师在解读统编教科书时,一定要关注要素呈现背后的“理”与“法”,即将教材当作“例子”,而不是“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