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多组学整合技术在肿瘤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表1 多组学整合技术在肿瘤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组学技术在肿瘤精准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从单组学分析到多组学整合》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N:肿瘤样本;n:正常样本

整合多组学策略在肿瘤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表1)。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多组学的整合可以更加系统地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传统概念中,DNA或m RNA表达水平即可代表蛋白质水平,然而,ZHANG等[44]首次提出m RNA并不能准确地预测蛋白质丰度的变化,基因产物的生物学功能以及m RNA和蛋白质的稳定性都间接影响着m RNA与蛋白质的相关性。在结直肠癌中,大多数CNAs会促进m RNA丰度改变,但对蛋白质丰度的影响却甚小。该研究通过整合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对96例结直肠癌组织进行分析,揭示了20q染色体扩增的重要性,并发现肝细胞核因子4α在癌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样,LI等[45]对11例不同类型肺癌组织进行多组学分析后,发现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上调,并与染色体12q14.1位点扩增相关,同时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也与肺腺癌的转移及不良预后相关。(2)明确肿瘤分型。与通过单一组学对肿瘤进行分层相比,多组学分析可以系统地提供分型依据,从而为指导精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例如,单组学分析早已证实BAP1失活是间皮瘤的关键影响因素。SHRESTHA等[46]综合分析19例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Pe M)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结果发现BAP1基因单倍体缺失(BAP1del)是一种独特的分子亚型,与染色质重塑、DNA修复、免疫检查点激活、炎性肿瘤微环境等密切相关。即多组学整合分析结果系统全面地证实了BAP1可用于改善Pe M分型和指导患者治疗。另有研究[47]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进行综合多组学分析,发现KIT基因突变可将该肿瘤中的精原细胞瘤亚型识别出来,进而为治疗提供参考。(3)识别特异性标志物。CHEN等[48]对38组口腔鳞状细胞癌和对照组的组织标本进行DNA、RNA和蛋白质不同水平上的分析,发现基因APO‐BEC3突变与患者的生存率相关。另外,为了阐明卵巢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和详尽的发生机制,ZHANG等[49]对TCGA分析的174例卵巢癌标本进一步进行了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染色质不稳定性、基因组重排和短期生存率密切相关,转录因子SRF和血管生成相关的信号通路PDGFR-beta可能是卵巢癌潜在的预后标志物。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水平,该研究[49]证实组蛋白H4的K12和K16位点乙酰化为分层治疗患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方法,PDGFR通路的激活与较差的临床预后相关。(4)探索潜在治疗靶点。为了攻克肿瘤,多组学整合策略也为发现潜在药物靶点提供理论依据。ITKONEN等[50]结合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对前列腺癌细胞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9(cyclin-dependent kinase-9,CDK9)抑制剂导致转录水平下降,从而降低了半衰期,且与癌细胞快速增殖相关的m RNA相关,较长时间抑制CDK9可诱导前列腺癌细胞的急性代谢应激,导致酰基-肉碱和脂肪酸氧化中的代谢中间体的积累而改变肿瘤代谢,这一研究说明CDK9可成为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以上研究证明,多组学整合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揭示肿瘤分子特征,有助于识别肿瘤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实现对肿瘤的早期分层,为肿瘤的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