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聚类分区指标统计表》

《表4 聚类分区指标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要素—景观—系统”框架的江苏省长江沿线生态修复格局分析与对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以指标C1~C8计算结果为分类依据,使用Geoda 1.14软件对评价单元进行K-means空间聚类分析,采用Queen邻接方法构建空间权重矩阵。经实验,聚类数为5时可以在保证分区具有相对独立特征的同时避免分区过度碎片化,由此得到县级单元的空间聚类结果(图5i)。对比分析可知,聚类结果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在南京市主城区、环太湖地区、镇江丹阳市和扬中市等区域出现差异。对五个聚类分区进行指标结果统计分析(表4),结果显示聚类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量功能和固碳功能,工业产值增长率最低,主导主体功能区类型为优化开发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各分区中最高,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和经济基础,具备开展生态修复的良好条件。聚类Ⅱ的GDP和工业产值增长率较高,由于包括了西南山地丘陵区、部分平原水网区,平均生境质量相对较好。总体上聚类Ⅱ具有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与生态复合功能,应兼顾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聚类Ⅲ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在各分区中最高,但平均生态红线面积占比最低,且所有县级单元均为重点开发区,是当前长江沿线生态保护压力最大的区域。聚类Ⅳ的GDP和工业产值增长率最低,但生境质量显著优于其他分区,同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比例较大,是当前长江沿线生态保护核心区域。聚类Ⅴ全部县级单元为农产品主产区,但GDP和工业产值增长率最高,各类生态功能相对较低,生态质量可能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