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城市区位下环境信息公开的污染减排效应估计结果》

《表2 不同城市区位下环境信息公开的污染减排效应估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环境信息公开有助于我国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吗》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圆括号内为Z统计值,中括号内为统计量的P值。限于篇幅,表中不展示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备索。下表同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污染水平和财政分权程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对环境信息公开的污染防治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借鉴《中国统计年鉴》的分类方法,本文将样本城市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表2估计结果显示,促进环境信息公开能降低污染排放,对财政分权增污效应的抑制作用仅在东部地区比较显著。表2中(1)、(3)和(5)的估计结果显示,EPI对EID的回归系数在10%的水平上均显著为负,但东、中、西地区的显著性和系数大小存在差异,说明环境信息公开与污染排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环境信息公开程度的提高能降低污染排放水平,且环境信息公开的污染减排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是依次递减的。表2中(2)、(4)和(6)的估计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EPI对FD的回归系数在5%水平上均显著为正,东部地区在10%的水平上也显著为正,说明扩大财政分权度会提高污染排放水平,还会加剧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这与张克中等[6]、黄寿峰[7]的结论一致,财政分权度扩大带来的这种污染排放增长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间依次递增。EPI对交叉项EID×FD的回归系数仅东部地区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环境信息公开对财政分权的污染排放增长的抑制作用只有在东部地区比较显著,这与Tu等[27]的结论一致,而且这种抑制作用也因财政分权的影响而大打折扣。因此,环境信息公开的污染治理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