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益生菌调控仔猪消化道微生物的研究》

《表1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益生菌调控仔猪消化道微生物的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益生菌调控幼龄畜禽消化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仔猪上研究应用的益生菌主要包括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37-39]、肠球菌属(Enterococcus)[40-43]、芽孢杆菌属(Bacillus)[44-45]以及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46](表1)。上述益生菌调控仔猪消化道微生物的主要作用包括提高了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39]、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39]、小杆菌属(Dialister spp.)[38]和光冈菌属(Mitsuokella spp.)[38]、乳杆菌目/属[40,42,44]和梭菌属(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其中,普遍认为普雷沃氏菌是畜禽消化道中的一类有益微生物,与分解植物源的饲料成分密切相关[47];双歧杆菌也是人和动物消化道菌群的重要组成成员之一,其能够分解碳水化合物生成乳酸,对于维持消化道健康和菌群稳定具有重要作用[48];小杆菌属与消化道短链脂肪酸产量呈正相关,对于维持消化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49];光冈菌属中的M.jalaludinii菌种具有分解植酸磷的作用[50]。除提高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外,上述益生菌能够降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38]、韦荣氏球菌科(Veillonellaceae)[41]、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43]、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肠杆菌科包含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存在多个致病性菌株,如大肠杆菌O157∶H7和S102-9,可引起动物感染性腹泻或肠炎[51-52];韦荣氏球菌科可能会引起消化道胆酸浓度过高,影响消化道健康,也是炎症性肠炎的标记物之一[53-54]。然而也有研究表明,添加益生菌对仔猪消化道微生物无显著影响[37,46],说明了益生菌和宿主及微生物之间互作的复杂性,受到益生菌的类型、添加方法、剂量及动物因素(如品种、饲养方式和试验周期)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