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各组小鼠粪便中不同短链脂肪酸的含量》

《表2 各组小鼠粪便中不同短链脂肪酸的含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副干酪乳杆菌缓解由洛哌丁胺诱导的小鼠便秘的差异》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不同字母同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0.05)。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是肠道微生物通过在结肠发酵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产生的[30],其种类主要有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短链脂肪酸对宿主机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为结肠上皮细胞提供能量、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调节肠道菌群等[31]。SCFAs能刺激肠壁蠕动,提高肠内渗透压,促进水分吸收,从而缓解便秘[7]。HURST等[32]通过在豚鼠的结肠管腔注入乙酸盐、丁酸盐、丙酸盐,发现乙酸盐、丁酸盐可以加速结肠中的推进速度、而丙酸盐却不能。DASS等[33]通过体外实验发现,短链脂肪酸可增加肠道蠕动收缩频率,不同的酸对蠕动收缩频率的影响也不同,乙酸≈丙酸≈丁酸>戊酸。由从表2可知,模型组和空白组相比,粪便中乙酸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且灌菌组LC2、LC3、LC38将粪便中的乙酸含量提高至正常水平,且LC2组乙酸含量与LC38组乙酸含量相当,LC3组其次。FJSWX33-L2菌组由于组内差异较大,导致未与模型组在乙酸含量上产生显著差异,但其乙酸含量有上升趋势。综合肠道运动的实验结果分析,发现便秘的程度和粪便中的乙酸含量呈一定的相关性,这与WANG等的研究结果一致[9]。其中副干酪乳杆菌LC2还能上调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的浓度,从而提高总酸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