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生产率困境的描述:生产率困境的形成与治理机制:一个新的理论框架》

《表1 生产率困境的描述:生产率困境的形成与治理机制:一个新的理论框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生产率困境的形成与治理机制:一个新的理论框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如表1所示,在Abernathy(1978)开创性工作的基础上,一些学者进一步澄清了“生产率困境”的涵义。首先,沿着Abernathy(1978)的研究路径,Foster(1986)提出了技术S曲线的概念。通过对技术成长轨迹的观察、模拟和分析,Foster(1986)发现,在经过缓慢的萌芽期和快速发展的成长期后,技术发展逐渐进入成熟期并逼近它的极限。这时候,生产率的增长呈现停滞状态,企业通过生产率的改进提高竞争力的战略会受到技术天花板的限制。于是,在现有的技术范式下,企业陷入生产率困境之中。与Foster(1986)的技术S曲线一致,Helfat和Peteraf(2003)发现,企业的核心能力也呈现典型的生命周期模式:在现有的技术范式下,企业逐渐建立起它的核心能力。随着企业核心能力的成长,企业进入能力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随着企业的核心能力接近它的极限,企业能力的发展停滞下来。于是,生产率也不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