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短期异质性检验(t检验)》

《表3 短期异质性检验(t检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金融开放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异质性研究——基于98个国家的实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短期异质性t检验,Ho:差值(diff)=0;Ha:差值(diff)≠0。S-Wt为Satterthwaite-Welch t检验;中括号内数字分别为低于或等于中位数与高于中位数的国家数量;t检验报告的是t值,小括号报告的是对应的p值。根据均值进行分组的结果与中位数分组的结果类似,在此省略检验结果

为了分析引起短期“风险效应”差异的原因,结合前文的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本文选取六个可能的关联因素进行检验,包括外资银行资产占比(FASSET)和制度环境因素[征信系统发展水平(INFOR)、司法程序质量(JUDICIAL)、民间征信(PRIVATE)、与政府相关的行政管理效率(GOVERNMENT)以及法治化水平(RULE)]。数据来源于全球金融发展数据库和世界银行数据库。文章参考Loayza&Rancière(2006)的方法,首先,通过计算各国这六个变量在样本期间的均值,以此代表各国在1999—2016年间的外资银行进入程度和制度环境质量。其次,计算在样本国家范围内这些变量的中位数,借此对样本国家进行划分,当外资银行资产占比数值大于中位数,则属于外资占比较高的国家,小于或等于则属于外资占比较低的国家;同理,与制度环境相关的变量按照相同方法处理。最后,借助PMG估计法所测算得到的各国短期“风险效应”系数,本文分组检验不同组别的国家所对应的组内平均“风险效应”系数在统计意义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短期异质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图2为依据外资银行占比和各类制度环境因素进行划分的各类组别所对应的风险系数的核密度估计曲线,其中垂线代表各组内的均值。从图2中可以清楚看到各类组别具体的分布情况,相较于外资占比分组情况,制度环境质量较高与较低的组间均值存在更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