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新数据环境下天津城市公共资源供需均衡性评价动态指标体系》

《表1 新数据环境下天津城市公共资源供需均衡性评价动态指标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数据环境下天津宜居城市规划总体框架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利用记录居民行为及活动的多源时空信息大数据,结合传统的规划与统计资料、抽样问卷与实地调研,从中观视角解析天津不同类型城市公共资源的分布格局和等级体系。比如,利用确定天津各类城市公共资源位置的百度地图POI数据等,通过对数据进行地址解析,转化为GIS平台数据,并通过1km×1km的栅格处理降维,转化为GIS软件可以分析的空间数据,进而解析各类城市公共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等级体系。再比如,结合利用记录居民位置的GPS数据,掌握城市中人口分布状态,进而对于既有的天津城市公共资源的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此外,考虑到传统的宜居城市公共资源配置标准多是基于“千人指标”或“服务半径”,或中国城市科学研究院及其他学者等构建的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均等化配置,且数据来源也以传统的规划与统计资料为主,虽然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但存在“全年一个数,全市一个数”的局限性(庞前聪等,2016),指标的时间动态变化及空间差异变化特征不明显,难以适应新数据环境下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因此,在既有的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础之上,本研究构建新数据环境下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动态指标体系,更关注生活在城市中的切身体验,通过整合各类“新老”数据,并不断地积累、更新,动态反映各类要素的时空变化,实现对不同类型城市公共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在不同时间及地区的匹配性进行实时评价。如公交站点3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文体活动设施步行15分钟服务圈覆盖率、养老服务设施均衡覆盖率、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等(表1)。通过评价初步拟定将天津城市空间划分为加服务、补短板和提品质三大板块,其中加服务区域主要指医疗、教育、文化、体育、餐饮、公园等三种以上公共资源排名50%以后的板块,全方位补充增加公共资源;补短板区域主要指1~2种上述公共资源排名50%以后的板块,有针对性地补齐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结构;提品质区域主要指上述公共资源均排名50%以前的板块,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的品质,做优质量。最后,以城市居民个体时空可达性公平为切入点,以记录居民个体实际需求及行为特征的多源时空信息大数据,结合抽样问卷与实地调研,将居民个人社会属性、需求偏好、机动性、个人可用时间等因素与设施类型、位置、交通供给、设施开放时间等结合,建立综合多标准模型(包括度量设施的时空可达性、度量个体对设施的时空需求以及度量设施时空可达性与需求的匹配程度)(江海燕等,2014) 。在动态指标体系评价基础之上,研究基于居民时空行为模式的城市公共资源多尺度、多类型的整合布局方法,并对实现整合布局的协调机制展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