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提取 ⇩
注:B3系统为逆向指标,其余系统均为正向指标;正向指标越大越有利,逆向指标越小越有利。
《城市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分析——以珠三角为例》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乡村、城市及国家战略发展紧密联系,社会的开放与多元更促使其从生态学过渡到社会学范畴[33]。岳文泽等[34]重新阐释了承载力的内涵,强调了人在其中的作用。本文回归“力”的物理形态构建了自然资源环境支撑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支撑力、资源环境压力、社会润滑力四个子系统,结合已有研究及《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选取19个指标用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标准化及主成分分析后各指标影响系数见表3。

查看“表3 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人还看了

表1 经济-资源-环境系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 经济-资源-环境系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典型资源型地区山西省经济-资源-环境系统承载力及协调发展研究
表1 海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 海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海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研究——以广西涠洲岛为例
表1 长兴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 长兴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评价研究
表1 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 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武汉市长江新城起步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表1 淮北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 淮北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GIS的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
表1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表1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安徽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