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1谷歌图书语料库词频、书频、谷歌搜索、总排名画家知名度排行榜前50名中国画家》

《表3.1谷歌图书语料库词频、书频、谷歌搜索、总排名画家知名度排行榜前50名中国画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大数据的中国画家中西方知名度比较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于这种厚古薄今现象,较为普遍的一种看法是,中国古代文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近现代总体上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包括科技艺术在内的现代文化都在向西方学习,对于西方人而言,自成一体、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文化要比作为“学生”的中国近现代文化更有吸引力。这种解释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格言异曲同工,固然有道理,但是也可能存在其他原因,比如,这也可能是由测量、统计等外在的研究方法造成的。如前所述:谷歌图书语料库采用词频代表知名度,而其他数据库采用提及次数代表知名度。用词频代表知名度意味着在提及次数一定的情况下,词汇总量越低,则知名度越高。谷歌图书语料库收录的近现代图书总量及词汇总量远远大于古代的。在词汇总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尽管近现代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画家,但是他们在谷歌图书语料库中的词频比例相对于古代画家而言,却可能下降了。这其实不仅仅是某一个画家的问题,这很可能意味着绘画艺术整体上在人类文化总体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了。而采用提及次数代表知名度的做法,比较的只是提及次数这一固定的量,而非比例,这样只要提及次数的总量靠前,则默认知名度更高。毫无疑问,近现代以来出版的图书等文献呈几何级数增长,近现代画家被提及的次数就总量来说是比较高的,但是词频可能并不高。另外,从数据源和受众的角度看,谷歌图书语料库面向的主要是读书阶层,且数据库的时间跨度比较长,近现代的、古代的数据都有。而谷歌搜索网页面向的则是当代社会大众,其代表的是当代受众对中国画家的认知情况。数据来源和受众本身的这种巨大差别决定了对于绘画艺术和画家知名度问题会形成不同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