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民国时期潮汕地区中国画家的三个发展阶段》

《表1 民国时期潮汕地区中国画家的三个发展阶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地域文化影响下的民国时期潮汕地区中国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清末开始,由于水路交通的便利,大批潮汕人渡海远赴当时中国经济中心上海从事商贸活动,在上海形成一股强大的‘潮商’势力。潮商与上海的密切联系,为他们的后代或亲朋戚友异地求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开启了近代大批潮汕学子舍近求远赴上海求学,包括学习美术的风气。仅就美术一项而言,这个风气大约从20世纪初开始形成,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5]潮商的贸易活动及上海美专诸校的成立,为民国后期潮汕青年学子创造了外出求学深造的机会,并在学成后返回潮汕地区,推动潮汕地区中国画艺术的向前发展。民国后期的潮汕地区中国画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潮汕本土中国画家王显诏、林受益、李开麟、刘昌潮、王兰若等;第二部分为国内各地潮汕籍中国画家谢海燕、陈大羽、罗铭、黄独峰、赖少其等,他们在上海求学后,或继续深造、或赴国内各地继续从事美术教育及创作,对全国各地的中国画艺术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部分为海外潮汕籍国画家孙星阁、范昌乾、陈文希等,他们在上海求学后,移居海外,对东南亚等地的绘画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民国后期的潮汕地区中国画是潮汕地区绘画发展的成熟期,特别是外出求学归来的潮汕地区中国画家绘画风格的形成时期,是潮汕中国画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的具体表现。“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林受益、王兰若、刘昌潮、李开麟等画家,将潮汕地区国画推向成熟,标志着民国时期潮汕中国画发展高峰的来临。”[3]民国后期潮汕地区中国画家具有诗书画印的功底,继承传统笔墨精髓,融汇各地绘画之长,同时创作反映潮汕本土的生活及景物(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