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中国正向行为支持研究的课题性质统计》

《表3 中国正向行为支持研究的课题性质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正向行为支持的研究现状及改进建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中国该类研究最早源于对国外相关成果和进展的介绍。在基本内涵方面,聚焦于其含义、特征与实施程序等。自该理论被首次介绍后,引进和探讨渐深入,认为它源于美国,在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以应用行为分析、正常化或融合教育思想、系统改变理论、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以及实用主义哲学等为理论基础[4,5],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为技术的特点,遵循选择与描述行为问题、评估与诊断行为问题、拟定正向行为支持计划、实施计划、评定与分享实施成效。[6]而在概念的外延方面,主要关注其层次与类型。学者开始不再局限个人层次,陆续介绍家庭中心、学校层面正向行为支持,而三级预防体系成为当前关注焦点。陈更娟通过诠释美国家庭中心正向行为支持模式后,得出开展本土实践具有可行性,同时也要发展问题的现实应对策略。[7]杨福义介绍了美国全校正向行为支持的整体面貌,认为它能够帮助每位学生实现学业和社会性的协调发展,并强调要坚持把提升学生的社会性技能作为导向,同时其实施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则要靠建立领导小组来保障。[8]周玉衡聚焦于全校正向行为支持的三级干预体系,主张实施校本预防,提出将其经验运用到中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实践中,可提高学生问题行为干预和德育工作成效。[9]之后关注点更细化,如黄钟河着眼于第二级别的预防干预中利用“签入/签出”方法,为国内解决“针对第一级别预防干预中效果不明显但还不需第三级别预防干预的问题行为学生”提供了新思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