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6种模型的Mulliken电荷布居对比Tab.2 Comparison of Mulliken charge population in six models》

《表2 6种模型的Mulliken电荷布居对比Tab.2 Comparison of Mulliken charge population in six model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4H-SiC中点缺陷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电荷布居又称作Mulliken布居,反映了电荷在各组成原子之间的分布情况。表2所示为计算得到的本征态及5种点缺陷的原子电荷布居变化情况。表中列举了每种点缺陷中电荷布居差异性较大的几类原子,电荷布居变化量相近的放在一类。例如VC缺陷中有3种不同的原子,其中Si原子有两类,Si1(32)表示第一类Si原子,这类原子有32个,1.25~1.29表示这类原子的电荷布居变化范围,正值说明在形成共价键后电荷偏向这类原子这一侧,负值表示电荷远离这类原子。本征态的Si和C的电荷布居变化表明,Si对电荷的吸引力比C强,二者的电荷布居发生对称性的变化。在VC缺陷中,Si原子的变化分了两类,第二类Si2(4)只有4个原子,且其电荷布居变化率比第一类Si1(32)少了约1/4,可以推测第二类的这4个Si原子即是C空位邻近的4个Si原子。这个计算结果和程萍等人[13]的结论保持一致:C空位只会对邻近的4个Si原子产生影响。对于缺陷VC-C,Si和C的变化各分了两类:第二类C2(4)这4个C主要是由于缺失一个Si造成的;当邻近的C移动到Si的位置时,又会对C原来周围的3个Si产生影响,也就是Si2(3)。替位B和替位P这两种缺陷主要对替换掉的Si周围的4个C起作用,这一点与VC相似,但影响程度不一样。替位B比替位P的影响更大一些,为-1.05~-1.06,这是因为B的半径与C更接近,使得B和C争抢电荷的能力相当。填隙B分别与周围的3个Si和3个C都产生了相互作用力,而且此时的B表现出了负离子的行为,这一点与替位B中的B有明显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