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海北部中尺度涡动力参数统计》

《表2 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海北部中尺度涡动力参数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南海北部中尺度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的统计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观测期内,在南海北部共识别出69个反气旋涡和36个气旋涡,平均每年分别约生成8.6个和4.5个,二者比例接近2∶1,而在全球范围内,这一比例接近1∶1[3,38]。反气旋涡和气旋涡的涡心最大SLA高度差异较大,分别为59和-29 cm,而平均振幅和平均半径则较为接近,分别为9.1和8.6 cm以及91和90 km(图2),接近全球平均数据[3]。此外,频数分布显示,反气旋涡的振幅及半径变化范围大于气旋涡。例如,统计期间气旋涡最大振幅和最大半径分别不超过15 cm和118 km,而有5%以上的反气旋涡可超过该阈值。根据各动力指标所示(表2),反气旋涡的EKE及非线性度也相对较高,说明反气旋涡的动力特征普遍强于气旋涡,反气旋涡的EI值略偏小,证明其形状更接近椭圆形。受地转效应控制,南海北部中尺度涡大多自东向西运动,反气旋涡传播速度略慢,但持续活动时间较长。统计结果表明,反气旋涡和气旋涡的平均传播速度分别约为6.8和7.8 cm/s,平均生命周期分别为56和48天,最终二者的平均移动距离接近,分别约为337和321 km。前人已有结论与本文统计结果相比存在异同。在南海海域内,Wang等[23]针对活动时间超过60天的涡旋,通过闭合等值线法得到的涡旋数目比接近,但平均振幅、半径、生命周期显著偏大;Xiu等[24]通过O-W法得到的平均半径与本文一致,但平均振幅约为2倍;林鹏飞等[26]统计发现近半数涡旋生命周期为30~60天,与本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涡旋的纬向传播速度则相比本文结论较慢。当仅统计吕宋海峡附近的涡旋活动时,Nan等[27]利用O-W法得到的平均周期与本文接近、但平均半径却比本文结果减小30%,Wang等[28]利用闭合等值线法得到的平均半径和周期则与本文相似、而涡旋移动距离更远。一方面,中尺度涡运动在南海内非均匀分布,统计区域的不同可能导致结果差异;另一方面,随着资料时空分辨率的不断提高,中尺度涡动力研究不断趋于精细化。同时,也证实O-W法对涡旋识别较为严格,可能人为忽略涡旋部分动力特征,造成统计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