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3个晶面穴位吸附体系的Mulliken电荷布居数》

《表2 3个晶面穴位吸附体系的Mulliken电荷布居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镀镍界面吸附能与电子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进一步探究电荷转移的数量情况,表2列出了Ni原子在Fe(100)、Fe(110)、Fe(111)晶面吸附前后的电荷布居数。分析表2的数据发现:相比基底Fe原子与Ni原子吸附前,吸附后的Fe弛豫层原子总的正电荷数增加,Ni的负电荷数增加与之对应相等。对比同一晶面弛豫后的3层原子电荷数,相比其他两层表面原子,Fe(100)第三层原子的电荷数变化最大,为0.49,Fe(110)晶面的第一层原子的电荷数变化最大为0.06,Fe(111)晶面的第二层原子的电荷数变化最大为0.05。计算结果表明,Ni原子在不同晶面吸附时,不同的表面原子层发生的相互作用不同。由于3个不同晶面原子排列的疏密程度不同,表面弛豫的结果使原子间层间距变化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