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Ta,Hf)C固溶体的结构信息和0K时弹性模量》

《表1(Ta,Hf)C固溶体的结构信息和0K时弹性模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碳化物超高温陶瓷材料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鉴于引入30%的Si C后得到Ta0.8Hf0.2C复合材料性能良好,本课题组又通过原位引入晶须状Si C在常压下烧结得到含体积分数27%Si C复相陶瓷材料Ta0.8Hf0.2C,并总结了烧结温度与保温时间对相变与微结构演变、晶须状Si C长径比变化和热/机械性能的影响规律。低温下,由Hf Si2与碳黑原位反应生成了β–Si C,在2000℃后,发生相变成为α–Si C;随着温度升高至2200℃,出现晶须状Si C,且长径比随保温时间变大:6.0→15.2[59],α–Si C晶粒转变过程及形貌如图6所示,其中颜色较深的相为Si C。针对晶粒呈细长条状生长,提出了几种压力假设,包括升温阶段在β/α界面处不断增长的压力,或陶瓷基体与α–Si C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导致的压应力。同时应指出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必须保持富碳环境以去除立方碳化物晶格中的碳空位[60]。在增韧机理的研究中发现:在2200℃保温2h后,各向异性的α–Si C晶粒随机均匀分布于Ta0.8Hf0.2C基体中,材料致密度增加,且保温后α–Si C晶粒和Ta0.8Hf0.2C晶粒的长径比均比保温前大大增加,尤其是β–Si C转变为细长的薄片状α–Si C晶粒,且相互连接,呈锁链式结构,当裂纹尖端扩展至α–Si C晶粒增强相时,会发生偏折,耗散大量断裂能量,形成裂纹屏蔽效应,引起R曲线行为[61],此外,Si C与陶瓷基体的热膨胀失配也可能导致裂纹桥接和挠度行为[60],使断裂韧性提高。